征稿刊登 我与灵隐的故事——追记先父吴寅修缮灵隐寺的事迹
编者按
每一张照片,或是一个历史瞬间,或是一个时代符号,或是一段温暖光阴的记忆,叙述一段段往事。在杭州灵隐寺佛教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许多人有不少的收获。
杭州灵隐寺、都市快报社联合主办“影像·记忆·感恩杭州——我与灵隐”征稿活动,吸引民众积极投稿。他们用照片、故事来讲述自己眼里的灵隐。今天刊登八旬老人吴定璋的投稿,他追记先父吴寅修缮灵隐寺的事迹,很多内容鲜为人知。
▲吴寅建设杭城50年纪念照
吴寅(1903-1999),浙江省著名古建筑专家,青年时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上海南洋路矿专门学院,攻读土木建筑。抗战胜利后任杭州市工务局副局长等职,从事杭州的市政建设。解放后,吴寅与苏联专家一起对杭州城市建设设计了总体规划方案。他曾先后参与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钱江海塘建设、六和塔、苏堤、白堤、湖滨公园、西山公园及大量市政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并且是首届西湖博览会的设计者之一。
杭州灵隐寺征集有关灵隐寺的照片与文稿,由于先父吴寅为修缮灵隐寺所作贡献巨大,当时的修缮内容鲜为人知,为了提供灵隐寺留于后世,经姐弟支持,尤其是舍弟定玮(原杭州市规划局总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名设计院总建筑师)提供相关资料,经过他的审核,送上此稿。
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为中国四大名刹之一,气势宏伟,为西湖名胜。大雄宝殿不幸于1950年坍塌,国人深感惋惜,盼望早日修复。
先父吴寅字敬楼,浙江省松阳县赤岸村人氐,1903年出生,1999年谢世,享年96岁。自幼即爱好书画,是早期西泠印社社员,青年时就读上海南洋路矿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习土木建筑专业,毕业后于1925年转调至杭州市工务局工作,初为技佐,后为技正,副局长。
先父吴寅除抗战期间在浙闽赣三省从事抗日军事工程工作外(如负责建设衢州机场等),毕生心血献给杭城市政与西湖园林建设工程(图1)。我青年时就读于清华大学,后又在水电部所属多地区设计院工作,于1982年调回部属杭州机械研究所工作,因而对先父为杭城所作建设项目知之不多。
对灵隐寺大殿修缮之事,尽我所忆并与姐弟(舍弟是建筑专家,对古建筑颇有研究)等了解回忆,分别予以记述如下。
01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修缮的缘起
杭州解放前夕,杭州灵隐寺大部分殿堂受潮霉烂,白蚁蛀蚀,出现顶破屋漏,成危房。1949年7月,大雄宝殿的二十八公尺长的主梁突然折断,砸毁佛像,于是大殿随之关闭。
新中国成立后,灵隐古刹的修缮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1953年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政务院会议上专门了解灵隐寺毁坏的情况,并作了尊重佛教信仰,要迅速修灵隐古利的指示。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向政务院上报了修复灵隐寺的报告,并编制了预算;政务院很快批复同意修建计划。当时国民经济尚末恢复,百废待举。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国家拨款一百二十万元(其中包括地方经费三十万元),还批拨了一批物资,如黄金、钢材、木材、水泥等。同时,又由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委员会牵头,组成“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修复委员会”,领导主持修复工程,由省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宋云彬,灵隐寺方丈大悲以及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工程专家等参加修复工程的领导工作。
先父吴寅于1950年得知灵隐寺大雄宝殿主梁坍塌之事,即赶赴现场查看,发现大殿并未全部坍塌,原因是白蚁蛀蚀了大柱外层,其中心部分仍屹立未倒。根据此实际情况,他精心思考日后大雄宝殿的修复方案。
1952年年底,时任杭州市副市长兼建设局局长张劲夫同志要求先父吴寅作为建筑工程专家负责修缮灵隐大雄宝殿等事宜。1953年秋,灵隐寺大雄宝殿开始修建。此项工程历时三年,用钢筋水泥代替木柱结构,经设计将大殿原有“三佛两胁持”佛像改为一尊释迦牟尼佛坐像,用二十四块香樟木雕制而成,巍峨庄严,与高大的殿宇相映衬。同时修复十二圆觉、二十诸天和“海岛观音五十三参"壁塑。全部修复工程于1955年4月竣工。
1975年,先父吴寅72岁高龄,又再次奉命修缮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图2)及天王殿两侧的附属建筑等,工程于1980年竣工,至今仍完好无损。在施工时发现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背后的南海观音佛像有倒塌之险,遂趁机予以加固。当时。国务院为灵隐寺的全面整修,拨款90万元,当地政府拨款40万元。
02
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大佛的设计
灵隐寺大雄宝殿坍塌前的莲台上原为三尊体形较小的三世佛塑像,先父与美术学院雕塑大师刘开渠教授等专家研究后改为仅塑一尊释迦牟尼坐像,用二十四块香樟木雕制而成。根椐大殿藻井顶距地面33米,故设计大佛身高定为16米,莲台高8米。其中有关大佛头像的设计问题是一大难题。灵隐寺大佛面部距地达24米,高高在上,与参拜者相距较高,从透视角度思考,若按一般佛像设计,当仰望佛面时会显得头型稍小,不合人体比例,为此将大佛头部做得略大些,则仰视时可减少失真。
03
释迦牟尼佛像的贴金施工
释迦牟尼大佛,由二十四块樟木拼接雕刻,由美术学院刘开渠教授负责,该院数位老师共同设计,木工工程由东阳黄杨木雕厂工人精雕而成。大佛金身用1000克黄金,金箔粘贴在佛像上,需要专业工匠操作,一般工匠无此技能与经验。由于先父曾多次修缮寺庙,与工匠甚为孰悉,特请来数名专职工匠施工。佛像各个部位的修缮,都有专门术语,只要指点一下,专业工匠即能妥善处理,既省事又完美。
如今,释迦牟尼佛像高踞莲花宝座之上,颔首俯视,端庄凝重,金光四射,熠熠生辉,发髻、衣褶、坐姿皆具唐代佛雕特色,莲座、须弥座、贴金彩绘并用,上悬宝盖,彩画垂旒,巍峨庄严。
04
大雄宝殿修缮的细节
大雄宝殿内藻井距地高达33米,由此估计筑柱自地面至殿顶高约40米,国内不可能有如此长直木料。据说灵隐寺大大雄宝殿原木柱还是大清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所剩木料,是美国进口的红松,经大运河运至杭州修建大殿。
经先父勘察,发现大殿四周筑柱基本完好,中部地区的筑柱外层被白蚁蛀蚀,造成上部梁架断裂,以致殿顶坍塌。先父认为柱芯未蛀尚有利用价值。为此,清理被蛀蚀部分,保留柱芯,再在柱芯外圈以高强度钢筋与混凝土包箍,仍与原柱直径相同,批上腻子(由生漆,桐油石灰等拌和而成),再刷上多层红漆,如此处理其外观与原状无异,而且此后不再受白蚁侵蚀。此种方法与全部拆除重建相比,节省经费更缩短了工期,并解决了殿柱材料问题。
原大殿的木质斗拱与梁,也改用钢筋混凝土,先在地面预制再往殿檐等按装。为此,大殿不再会被白蚁蛀蚀了。殿内每个藻井为8市尺见方,其彩色双龙图条是先父设计的,可惜原稿在文革时丢失。
先父由于修缮灵隐寺,曾荣获中国佛教协会的表彰,中国佛教协会特邀请先父赴北京瞻仰释迦牟尼佛佛牙。
05
周恩来总理保护了灵隐寺
文革时,先父被打成杭州首位“反动学术权威”,其罪状居然是修缮灵隐寺等古建筑。
当时红卫兵为破四旧,要毁掉所谓“封建迷信”的灵隐寺。经周总理指示,杭州灵隐寺暂时封存。浙江大学学生和杭州钢铁厂工人参与保护灵隐寺,灵隐寺才有幸得以保存至今。
当时灵隐寺保护下来了,而杭州凤凰寺则被毁。先父80岁高龄时,参与修缮杭州凤凰寺。
上世纪80年代 先父负责修缮杭州凤凰寺
06
释迦牟尼大佛的摄影
▲1957年 灵隐寺释迦牟尼大佛贴金完工后俯摄
1957年初,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修缮基本竣工,在拆脚手架时,我奉父命前往拍摄大佛。
原大雄宝殿内光线暗淡,除大佛前已拆掉部分脚手架外,其余仍是满堂脚手架,以致殿内光线更为暗淡。
我沿大佛前脚手架爬上藻井处,架好三脚架俯摄,摄取了一张至今仍是世上仅有一幅十分珍贵的俯摄大佛照片。此照曾赠予灵隐寺保存。
07
灵隐寺两次为先父庆寿
先父吴寅1903年1月23日生于浙江松阳县赤岸村,1999年11月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6岁。
由于先父对灵隐寺修缮工作贡献巨大,他八十岁和九十岁大寿,均由灵隐寺盛邀庆寿。由灵隐寺监院根源法师在灵隐寺大悲楼主持寿庆活动。
▲首届西博会跨湖桥(吴寅先生设计)
▲钱江大桥引桥(吴寅先生设计)
▲苏堤春晓(吴寅先生设计)
▲东河灞子桥夜景(吴寅先生设计)
▲鸟瞰白堤(吴寅先生设计)
▲白堤悬弧栏杆(吴寅先生设计)
▲保淑塔修缮(吴寅先生设计
获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支持
▲灵隐寺大雄宝殿修缮(吴寅先生参与)
追记先父修缮灵隐寺事迹。这些仅仅是他为杭城与西湖园林建设所作部分贡献。此外,先父曾设计修缮如保淑塔,六和塔,凤凰寺,苏堤,白堤,湖滨公园,悬弧栏杆,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圣塘闸,钱江海塘,钱江大桥引桥,首届西博会跨湖桥,灞子桥,南山路,北山路,解放路,延安路等杭城景点与道路,为杭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供稿:吴寅长子吴定璋(现年88岁)
▲吴定璋的摄影工作室
编辑 | 妙莲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